《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發布有關問題解答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發布有關問題解答
一、為什么要研制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發布《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
答:《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范發布。這是我國手語和盲文規范化工作的重要成果和新的一個里程碑,為今后的應用推廣、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等奠定了堅實基礎。
首先,研制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是依法維護殘疾人語言文字權利的具體體現?!秶彝ㄓ谜Z言文字法》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當然這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指的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但是由于聽力殘疾人難以說普通話,視力殘疾人難以寫規范漢字。手語和盲文是他們使用的特殊語言和文字。我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各地聽力殘疾人使用的手語存在差異,現行盲文標調的不規范也給視力殘疾人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不便。"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賦予我們的職責,必須加快研制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使其作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保障特殊人群實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
其次,研制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是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言文字工作和殘疾人事業各項方針政策的實際行動。事實上,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手語和盲文的規范化就沒有停止過,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7月,當時的中國聾啞人福利會成立了聾人手語改革委員會,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指導下,著手進行漢語手指字母方案和手語詞匯的研究,到本世紀初,相繼編印出版了《聾人手語草圖》《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聾啞人通用手語圖》和《中國手語》等工具書。盲文方面,1949年以前中國沒有統一規范的盲文,使用比較多的是以南京話為拼音標準的"心目克明"盲字。1952年,教育部盲啞處黃乃等同志在"心目克明"盲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北京音為標準、實行分詞連寫的盲文方案,成為"新盲字方案",又稱"現行盲文"。1953年由教育部公布,在全國推廣。在不到半年時間內,迅速取代了其它幾種盲文,成為中國大陸統一規范的盲人文字。后來,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我國老一輩盲文先驅嘔心瀝血,也曾對現行盲文不完善之處進行過艱苦的探索,從理論上解決盲文讀音準確和省方的問題,為后續的盲文規范化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手語和盲文規范化工作進入一個嶄新階段。一是納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大局,統一規劃部署?!秶抑虚L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都強調"手語盲文規范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內容",要求"加快研制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系列規范標準,規范和推廣國家通用手語、通用盲文"。2010年7月,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殘聯依托北京師范大學共建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加強手語和盲文工作的協調管理,促進手語和盲文的規范與推廣。二是作為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從落實習總書記"實現小康,殘疾人一個不能少"的高度提出要求?!秶鴦赵宏P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以及《"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中要求"制定實施國家手語、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提高手語、盲文信息化水平"。2015年底,中國殘聯、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印發了《國家手語和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2015-2020年)》,明確了手語和盲文規范化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因此,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的研制不是另起爐灶,也不是另辟蹊徑,而是遵照語言文字規律,在國家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總體要求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進行的,是對以往手語和盲文規范化成果的繼承、發展和完善。
第三,研制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視障和聽障人群迫切需求的回應。2011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和中國殘聯共同委托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開展了全國手語、盲文使用狀況的抽樣調查,對全國18個?。ㄗ灾螀^、直轄市)的94所各級各類特教學校發放了17000份問卷,回收近16000份。調查結果顯示,手語動作不一致和詞匯量不足是當前我國聽力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手語使用中面臨的兩大問題。表達同一概念的手語動作不一致,導致不同群體之間的手語溝通產生困難。59%成年聾人和82.8%聾人工作者認為有必要制定國家通用手語,63.1%的成年聾人和85.2%的聾人工作者希望制定國家通用手語。盲文閱讀存在"讀音"、"分詞連寫"和"分辨詞義"三大問題,半數以上的視力殘疾學生、教師和成年視力殘疾人認為需要完善盲文。正是回應廣大聽力和視力殘疾人的迫切需要,適應現代化、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滿足聽力、視力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國家語委、中國殘聯啟動了《國家通用手語標準》《國家通用盲文標準》兩個重大課題,眾多專家歷時七年的研究、規范與方案試點,并經專家委員會和國家語委評審,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
二、請介紹一下《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的研制過程。
答:2010年底,國家通用手語研究被列為國家語委、中國殘聯"十二五"科研規劃年度重大項目,研究的目標概括起來是12個字:增加新的、改正錯的、刪除舊的。即要大量補充反映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變化的手語常用詞數量,使之能基本滿足聽力殘疾人學習、工作和日常交流的需要;要對原《中國手語》(2003年修訂出版)書中不符合聽力殘疾人手語表達規律和特點的動作進行修訂;要刪除已經過時的詞目。
國家通用手語的研究,本著約定俗成、簡明易用的語言文字規范化規律,充分發揮了聽力殘疾人的主體作用,聽力殘疾人占課題組成員總數的3/4。他們是經中國聾人協會推薦,來自全國12個省市有代表性的聽力殘疾人,體現了手語的第一使用者--聽力殘疾人在研究中的主體地位。同時,語言政策研究人員、熟諳手語的高??蒲腥藛T和聾校教師參與其中。課題組基于尊重手語的視覺語言的表達特點,從不同的角度比較、分析每一個手語動作,最終形成共識。
整個課題工作歷經7年時間。2015年底先是通過國家語委、中國殘聯組織的專家組結題鑒定。2016-2017年,國家通用手語詞匯方案在全國15個省級聾協、18所招收聾生的學校進行試點,有上千人參與其中。試點單位對國家通用手語詞匯方案提出2000多條修改意見和建議。經過分析整理,課題組吸納了近千條意見,作了進一步修改充實完善。最終選擇聽力殘疾人語言生活和聾教育工作中更常用的手語詞,形成了《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
三、《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特點是什么?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說明詞表適用的范圍、詞表中所使用的一些核心術語的定義、手語動作線圖解符號的式樣和含義、詞表編制的基本原則和使用說明。二是按照音序排列的詞目。
相較于原《中國手語》,《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明顯地收錄了廣大聽力殘疾人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的手語,替換了過去許多和漢字一一對應的手語,大量減少了手指字母的使用,注意描述手語表達時體態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變化,重在體現手語表形表意的語言特點。正是由于這些源于生活的手語,使得廣大使用手語的聽力殘疾人看到通用手語很親切、很喜歡,也愿意宣傳和推廣。
四、認識和使用《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將手語規范納入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范標準范疇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第一次。手語的表達如同有聲語言一樣豐富、靈活,哪些內容適宜納入規范和如何規范還需要深入研究?!秶彝ㄓ檬终Z常用詞表》做了一次有意義的探索。使用者應以一種發展的、包容的態度對待詞表?,F階段在使用《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時,需要認識和把握以下四個關系:
第一,要把握好通用手語與地方手語的關系。詞表中所呈現的手語動作,要求是在公務活動、學校教育、電視媒體、圖書出版、公共服務、信息處理等場合或領域以及今后在國家舉行的手語水平等級考核中使用,并未限制和禁止不同于詞表的地方手語在其他場合和領域中使用。所以,國家通用手語與地方手語仍將長期共存。通過推廣,引導聽力殘疾人更多地使用通用手語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第二,要把握好聽力殘疾人生活手語和學校教學手語的關系?!秶彝ㄓ檬终Z常用詞表》特別提到"求同存異"和"有利教學"的問題。對表達同一事物、概念的手語詞匯,存在地域差異或有多種打法的,《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以并列的方式,而未采取只采用一種打法的排他性做法。同時,將一些不屬于聽力殘疾人生活常用詞范疇,但學校教育中必須使用的手語常用詞也列入《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以保證作為語言工具的手語必須發揮的立德樹人的作用。
第三,要把握好手語詞匯學與用的關系?!秶彝ㄓ檬终Z常用詞表》第二部分所呈現的僅僅是一個一個詞的手語動作,而運用這些詞需要通過不同的句式。如語言學所比喻的,詞是"磚",要通過語法(即句式)才能"蓋起房子"。手語語法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與有聲語言有許多差異。因此,需要另外的專門學習。作為手語的初學者,特別是健聽人,一定不能以為將《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中的有關詞按照說話的語序打出來就是掌握了手語,這是誤解。
第四,要把握好《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與其他國家通用手語工具書的關系。前面提到,《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其收錄詞目選自國家通用手語詞匯方案,但還只是國家通用手語詞匯方案中的一部分。國家通用手語詞匯方案是個體系,需要涵蓋各個方面,并且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不斷調整豐富。因此,有關方面還將陸續出版國家通用手語的其他工具書。有些《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未收入的詞目手語,在其他工具書中可能出現。因此,讀者還要根據自身的需要去關注國家通用手語的其他工具書。
五、請介紹一下國家通用盲文的研制過程。
答:2010年底,國家通用盲文研究被列為國家語委、中國殘聯"十二五"科研規劃年度重大項目,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充分吸收中外現有盲文的優點,調整現行盲文標調規則,實現全面標調,并通過簡寫減少篇幅。
課題組以定量研究為基礎、定性研究為主導,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現場訪談、電話咨詢等方式開展國家通用盲文的研制。
定量研究方面。以漢語盲文和現代漢語數據庫成果為基礎,形成了本研究的高頻詞詞表(37200詞)、漢語測試材料(1500萬字)、盲文測試材料(500萬方)。以漢字、實有音節、基本音節以及按聲母分組的聲調使用頻率為基礎數據,進行了上億條數據運算。
在定性研究過程中,高度注重盲文使用者的主體地位。課題組核心成員中視力殘疾人專家超過2/3,分別來自中國盲協、地方盲協、中國盲文出版社、上海盲校(博愛盲文印刷廠)、北京盲校等單位。課題組以定量研究數據為重要參考,召開了百余次研討會,反復篩選比較,先后形成過三類12個方案。
2015年底,課題通過了國家語委、中國殘聯組織的專家組結題鑒定。2016-2017年,在全國9所盲校、2所高等特殊教育學院、9個省級盲協、2個盲文出版單位進行試點。試點單位來自不同方言區,區域分布廣,代表性強。在近兩年的試點基礎上,2017年10月,課題組和中國盲協共同召開了國家通用盲文試點總結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修訂研討會,完成了《國家通用盲文方案(送審稿)》,后經專家委員會審評和國家語委審定,最終確定了《國家通用盲文方案》。
六、《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答:(一)新舊銜接。
《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沿用了現行盲文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標點符號,沒有改變、刪減或增加任何一個符號,只是完善了現行盲文標調規則,規范了聲調符號的用法,是對現行盲文的繼承和發展。它保持了盲文的穩定性,保障了盲人文化的傳承性。國家通用盲文能夠與現行盲文平穩、順利地實現新舊過渡,做到"學新會舊、懂舊識新"。學習了國家通用盲文的人,如果要閱讀以前舊版現行盲文書籍,無需準備性學習。
(二)讀音準確。
讀音準確是修改標調規則的首要目標。國家通用語言是有聲調的語言,聲調在音節中有區別意義的作用。表音的國家通用盲文,聲調必須準確。過去60年實踐中遇到的讀音不準、詞義不清問題,主要源于標調率低和標調的不一致。不標調的詞語,雖然通過上下文語境能夠確定,或者猜讀出一部分,但是不熟悉的詞、新詞等就難以猜出。依賴上下文確定或者猜讀聲調很多時候是不可靠的,國家通用盲文必須實現讀音準確。
(三)省時省方。
觸覺的感知特點決定了作為觸覺文字的盲文必須簡潔,盡可能地提高盲文閱讀和書寫速度,通過省方進而省時,這是盲文的共性。英語盲文走在了前面,有比較成熟的兩級簡寫方案。
字字標調能夠解決讀音不準的問題,填平原來計算機不能跨過的"猜"的鴻溝,可以消除現行盲文信息化一直存在的巨大障礙。但是,在紙介質上直接字字標調大量增加盲文方數,與盲文簡潔的共性背道而馳。迫切需要通過省寫部分聲調,解決篇幅冗長問題,最大限度地省時省方,提升閱讀與書寫效率。
(四)利于信息化。
通用盲文本質上是字字標調的,在計算機后臺每個字都帶調(只是在紙質版的盲文中有省寫),這為盲文的計算機朗讀提供了可靠的基礎?,F行盲文原來"需要時標調"對計算機來說是無法實現的目標,通用盲文的省寫規則都是計算機可執行的客觀規則,漢盲翻譯沒有了無法實現的目標。由于通用盲文字字帶調,盲漢翻譯的難度大大降低,準確率能夠大幅度提高。更進一步,國家通用盲文有利于實現與其他漢語盲文相互轉換。
七、下一步推廣和使用《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有什么計劃?
答:中國殘聯正在會同教育部、國家語委和國家廣電總局制定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推廣方案,將以特教院校和公共服務領域為重點,抓住出版單位、新聞傳播等關鍵環節,突破社會上聽力和視力殘疾人這個難點,通過骨干培訓、開設課程、完善相關規范、建立翻譯隊伍、搭建學習平臺,開發信息化學習產品等形式,有步驟、分階段地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盲文。我們還將適時共同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具體部署推廣工作。